灸多久,灸几次,身体才能吃透艾灸?一文秒懂,别再瞎灸!
发布日期:2024-12-23 12:58:24 浏览次数:0

很多人最初做艾灸的几天,艾灸部位大量出汗,调理效果较为明显。但一段时间后,艾灸部位基本没有汗液排出,而此时症状尚未痊愈。

于是便疑惑了:要不要继续艾灸下去呢?艾灸频率怎样才算合适呢?今天,我们就一次把问题讲个明白。

虚实寒热,时间、频率不同

图片1.png 

尽管虚实寒热都可艾灸,但艾灸具有一定的偏向性,艾为“地之阳”,它最擅长的还是虚证和寒证。因此,只要遇到虚证和寒证,甭管三七二十一,灸就对了!

至于实证和热证,就要因病而异、因人而异了。不过,我们可以把握以下2个原则:

1、从灸量角度来说,实证和热证灸量要适量、时间要短些(比如,有盗汗、手足心热、口千口渴、小便黄赤、大便干燥等热性表现时,适当少灸);

2、从配穴角度来说,实证和热证必须滋阴,故而下焦和腿属必灸部位(比如,阴虚之人必须灸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等滋阴穴位,以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)。

 

 

调病或保健灸,时间、频率不同

图片2.png 

般而言,如果身体没有病痛,我们多建议大家做保健灸,每周2-3次,每次30分钟-2小时,基本就可以实现保健养生的目的。

但是,并不是说保健灸就可以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,它同样需要规律施灸以及长期坚持。像那些先天体质不好的人,一般需要规律性地艾灸保健大穴半年甚至一年左右,体质才能明显改善。

如若已经出现疾病症状,理所当然,艾灸频率自然要比保健灸频繁得多,而且单次艾灸时间也应相对延长

以灸后感觉为准

图片3.png 

中医讲究辨证,不同的疾病、不同的人群,采取不同的解 决方案。再高明的艾灸大师,也不能在不知道你具体情况的前提下,就给你妄下定论。

所以,艾灸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书本,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:以灸后感觉为准!比如,今天做了2个小时,效果不错,明后天就可以继续做;如果哪天有点儿上火,那就减少灸量,减少艾灸时间,多灸滋阴穴位;就这样,自行调节灸量和时间,什么时候效果刚刚好,就把这个灸量和时间设定为标准量。

图片4.png 

大家平日里多摸索,多留心,一两个月下来,每天艾灸多长时间,每周艾灸几次,这些问题也就都明白了。

温馨提示:因人体差异大,以上灸法处方,仅供参考,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