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生活在自然界,生理功能往往适应季节不同而不断变化,即所谓“天人相应”。自然界具有"春生,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的四季不同。人类到了冬季,也同样处于“封藏”时期,此时进补,可以促使营养物质吸收,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。正所谓“冬令进补正当时"
我国民间有"今年冬令进补,明年三春打虎”的说法,意思是指在冬季这个全年最冷的时段,若合理地养生,能对人的身体建康有较大帮助。其中,传统中医的“艾灸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冬季养生方法。
艾灸疗法的产生,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。所谓艾灸,就是燃烧的艾绒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,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,温通气血,扶正祛邪。艾灸具有调和阴阳、温经驱寒、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。
诸如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老寒腿等骨关节疾病,以及各种妇科问题、男科问题,还有常见的哮喘.
慢性胃肠炎等,在冬季艾灸,可以很好的驱塞补阳。
女性在冬季做艾灸,不仅可以调理本身存在的一些疾病,还可增强抗寒能力、改善肤色、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,经常做艾灸的女性会发现体质明显改善。
实际上,艾灸已不仅限于调理疾病,更多人将其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方式,自己在家艾灸。那么,冬天到了,我们应该怎么灸?哪些人一定不能错过冬季灸呢?
1、平素容易感冒(抵抗力差)
中医认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者,大多肺气不足,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失调,易被外邪而伤所致。
艾灸通过温热和艾绒的双重作用,刺激相关穴位,能增强肺功能,提高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,达到调病保健的目的。
常用穴:风门、大椎、肺俞,从10分钟左右/每穴开始灸,后期适应后可逐步增加时长。
2、手脚冰凉者
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,恨不得时时刻刻都抱着热水袋、暖手宝,贴着暖宝宝,可是这些都是来自体外热量,一旦离开这些发热源,身体又被打回“冰窖”状态。
其实,手脚冰凉是表象,实质是人体阳气不足、经络不通所致。而艾灸却能激活自身的发热源,并打通身体内部的传输通道,从而起到暖身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。
常用穴:命门穴、神阙穴、关元穴、足三里穴、涌泉穴。每次灸10-20分钟。
3、颈椎病
艾灸疗法调理颈椎病,以袪风散寒、通经活络、濡养肝肾、调和气血为调理原则,以大椎、肩髃、曲池、足三里、绝骨为主穴,配以身柱、肾前、肩井、天宗、阳池、中渚。
每次选4-6个穴位,每个穴位灸20-30分钟,每日一次,7次为一个疗程。疗程中间休息1天。
4、虚寒性胃痛
采用艾灸疗法调理胃痛时,将其分为寒凝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进行灸疗。寒凝气滞型胃痛在使用艾灸疗法进行调理时,以温胃散寒、行气止痛为调理原则,取中脘、梁门、内关、足三里、公孙穴进行灸疗。
脾胃虚寒型胃痛在灸疗时,以温中散寒、健脾益气、和胃止痛为调理原则,取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神阙、足三里进行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,7次为一个疗程,疗程中间休息2-3天。
5、关节炎、老寒腿
正所谓“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”,对于关节处的疾病,艾灸患处是很好的选择!常用穴:灸内外膝眼、梁丘、血海、阴陵泉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阿是穴,内外膝眼灸的时间要久一点。整个患侧艾灸的时间在20~30分钟。
6、肩周炎
中医认为,肩周炎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气不足、营卫不固、风、寒、湿之邪侵袭肩部经络,致使筋脉收引,气血运行不畅而成,或因外伤劳损,经脉滞涩所致。
艾灸调理肩周炎时,以肩髃、肩髎、肩贞、阿是穴为主穴。早期疼痛配以条口、阳陵泉;晚期活动受限配以手三里。每次每穴15分钟左右,每日灸。
7、气虚疲劳者
气虚疲劳者常见的特征:常常感觉全四肢无力,喜静喜躺,自感疲劳,动则汗出,语声低微。这类人一定要补气,气足了人就精神了!
常用穴:大椎、身柱、肺俞、命门、气海。每天灸1次,每次灸10~20分钟/每穴。
8、妇科疾病者
妇科病,大多数是由于寒湿、气滞引起血淤,经络堵塞、血虚气虚,要调理好这些妇科病,只有改变好体内的环境或气象,艾灸温灸能补元阳、散寒祛湿、通经活络、消炎止痛.…用艾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媚,就会冰雪消融、阴霾就会消散、经络通畅。
常用穴:肝腧穴、八髎穴、子宫穴、气海穴、血海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。根据病情严重情况,可选择每2-3天一次,或隔日灸,或每天灸1次,每穴灸10~20分钟。
9、男科疾病者
男性的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、尿道炎、少精症、精冷症、阳事不举、遗精、早泄等疾病,都可以用艾灸来调理。长期坚持艾灸可以调节肾气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内分泌、生殖系统功能,提高性功能。如何运用灸法调理男科病呢?常用穴:肾俞穴、命门穴、关元穴。腰膝酸软者,加腰阳关;小便清长,夜尿多者,加中极、膀胱俞;潮热盗汗者,加合谷、复溜;精神抑郁者,加内关、太冲;肝经湿热者,加中极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膀胱俞、丰隆;阳wei者,加次髎。
10、有心脑血管疾病者
当今世界早已进入老龄化时代,流行病学调査结果显示:冠心病,脑卒中已成为老年人的头号杀手,给社会、家庭、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增加了痛苦。
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,减少胆固醇沉积,降低血液黏稠度,加速颈动脉、椎动脉的供血,改善大脑供血供氧,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猝死的几率,是预防和调理心脑血管病有效且便于施行的疗法之一。常用穴:风池穴、风府穴、颈夹脊、天柱穴、大椎穴、神阙穴、合谷穴。
温馨提示:因人体差异大,以上灸法处方,仅供参考,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!